|
怎样干预引导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是常常发生在身上的一种重复性刻板行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可能发生,该行为的发生主要是为了满足感官刺激如视觉、听觉、触觉等。经常看到的刺激方法有以下三种: 1:自我刺激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都直接相关,而且形式多样,躯体动作是其主要形式。包括摇摆、拍手、旋转、来回奔跑、不停地晃动手指、长时间盯着旋转的车轮、注视手部、长时间凝视发光旋转的物体。 2:自我刺激是利用物体进行感官刺激。比如反复拍打纸张、旋转物体、转车轮、在指间绕线等。 3:自我刺激行为是仪式化行为和强迫行为,比如排列物体、握持物体、穿相同的衣服、走相同的路线、坚决不让物体移动等。 我们正常孩子身上也存在着自我刺激,但他们有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不会有什么影响。而自闭症孩子缺乏自我管控能力,他们的感官接受能力不一样,所以这种自我刺激常常影响着他们的注意力和理解信息的能力。从而也严重干扰了孩子的学习,严重者还影响了孩子的健康,而且让孩子看起来行为怪异,易受歧视。当孩子进行自我刺激时,我们可以立马阻止行为的继续,来进行安抚和转移注意力。当孩子表现出恰当行为时要对他适当强化,恰当行为持续的时间越长,强化力度越大。 我们可以找些类似刺激的适当活动来满足孩子。比如孩子喜欢看光线的变化,可以给孩子看万花筒。孩子喜欢黏腻的感觉,可以给孩子玩肥皂水或者橡皮泥。孩子总是固执地排列物体,可以打断他引导孩子用这些物体搭建房子或者摆成其他有趣的图案。每次引导成功立即表扬奖励孩子,强化他的行为。 东莞自闭症康复中心 认知因素在行为改变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提高认知,建立自我管理能力,然后才能让孩子通过自我管理来控制自我刺激。这种方法适合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运动,经过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有效减少自我刺激行为,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他们的感官刺激,从而减少他们为寻求感官刺激而产生的自我刺激行为。所以平时家长可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体适能活动,比如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等 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是一个很重要也艰难的任务,我们先了解清楚原因和目的,不要盲目干预,以免孩子产生新的问题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