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自闭症学校教学中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东莞自闭症学校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分析总结: (一)、智力超常儿童:什么是智力超常儿童?一般认为,他们是智商在140以上的儿童。由于各人使用的标准不同,也有人把智商在130以上的儿童称为智力超常儿童。他们一般占全部儿童的1%~2%。 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超常儿童同普通学生一样,他们的能力模式也存在着差异。在许多个性品质方面也有不同。因此并非一切智力超常的儿童都能轻易被老师和家长鉴别出来,实际上,智力超常的儿童也有不少人成绩不理想,思想品德方面亦有许多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及早鉴别他们,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智力超常的学生一旦被鉴别出来,学校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对他们进行特殊教学:跳级、丰富课程内容和单独编班。我国在中学阶段实行重点中学制度,有助于满足这部分学生的特殊要求。但是中学入学考试存在着只看学科分数不看智力的缺点,这就可能把分数高而智力水平不高的人录取进重点中学。 值得注意的是,超常儿童有时并非总是早期表现的,所以①要善于发现苗头;②目前的考试制度,往往会使一些儿童的天才和聪明才智得不到必要的发展。从智力开发的意义上也有必要对教育进行尽快的改革。 (二)、智能不足的儿童或称为低常儿童 这类儿童从智力发展讲,一般表现是低于正常儿童,用IQ来讲,一般是在70~50之间。其表现是:感知觉发展缓慢,学习迟钝,困难多,记忆的保持性也差,解决问题的分析概括能力差。 低常儿童的心理水平、行为能力及其形成原因常常是多种的。我国心理学研究所的研究者们与医务人员合作,把低常儿童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的,生活能自理,能从事简单劳动,有连贯语言,但学习吃力。这种又称可教性智能不足;中度的,生活能半自理,动作基本顺利但部分有障碍,只能说简单字词或极少生活用语,数概念缺乏,或极简单;严重的,生活不能自理,动作困难,缺乏语言,不识数。 低常儿童中大多数是中等程度的。其原因有产前母亲妊娠期间病患与治疗,也有后天患脑炎、发高烧等引起的。在我国,对这类儿童的诊断还是一个问题。 教师应该严格区别一般的成绩不良和智力落后。除了给予正常教育外,要适当给予特殊的辅导。 西方由于“纳入主流”的法律和看法的改变,现在对这部分人采取更为乐观的态度,而且作了大量研究,说明社会刺激的增加可以促进智力落后儿童的发展。 智能不足或称学习落后的儿童中还有一种就是多动症(MBD)。对这部分儿童,应把鉴定工作和治疗工作做好。治疗多动症应把药物治疗和行为矫正相结合。 对可教性智能不足的儿童,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为其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现简单列举一些:尽量令其不遭受失败,辅导和教授难度小的内容;尽快令其知道学习结果,及时反馈;步子要尽量小;注重学以致用;必要的重复与练习;避免学习过多概念,每次量要小;尽量采用个别化教学等等。 (三)、情绪困扰儿童(emotionallydisturbedpupils)的教学 有些儿童经常为莫名的紧张与焦虑所困扰,这种长期的不适当情绪反应,足以影响个人正常情绪控制能力,人们称之为情绪困扰。 情绪困扰的儿童常常表现出:过分焦虑、过分敏感、孤独、心神不定。这些学生在智力上是正常的甚至是特别聪明的,但由于情绪的困扰使他们不能在正常情况下表现自如。 这种情绪困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作仔细分析。有的可能是由于早年某些生理上的损伤所致,这就需要作药物治疗;有的则由于心理上的原因,如受虐待、疏忽、一定程度的剥夺等等,则应从心理情绪平衡加以解决,如学生对于考试的过分焦虑等等。 对这样的学生,重点应该放在建立师生的亲密关系和课堂的气氛上。在解决情绪困扰的问题时,有的是在正常环境下,有的则给特殊计划,关键在于教师家长要为这类孩子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家庭气氛和人际关系。 (四)、学习障碍(1earning山sability)儿童的教学 学习障碍儿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一种以上基本心理过程失调,如记忆、视觉、听觉、口语;②学习中有困难,如听、说、读、写、算(数和推理)等的困难;③其他原因,如视听缺陷、心理缺陷、情绪困扰、或经济文化、环境等不利条件;④严重的不一致,外表的学习潜能与实际上低水平的成绩不成比例。 这些学生一般智力发展不差,IQ可以达100,这些方面的缺陷有时不明显。在我国,由于没有较好的测量工具,有时不易鉴别,由于听、视方面轻度的缺失,教师往往把他们当作不努力来看待。据有人估计,这类儿童占10%~30%,有人说一般在15%左右,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到这种个别情况。这些人有时能完全听清,有时却听不清低音。在视觉上,有的孩子并没认识到自己有视觉上的问题,在美国有20%的3~5岁的孩子有眼的问题,而学龄儿童则有25%儿童有视觉问题。对视听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注意教室环境的影响,如房间结构、位置安排、光线以及影响感觉敏锐性的嘈杂音等等。 所以我们东莞自闭症儿童特殊学校会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做出有效的学习和培训课程,以免耽误孩子的有效学习时间,尽快的帮助一些特殊儿童提高学习能力。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尽早的发现孩子的能力与天分希望他们的才能能够更好的展现。 |